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< 学校概况 < 机构设置 < 教学机构 < 智慧会计学院 < 正文

沿着总书记足迹 探民族团结振兴之路 ——云南财职智慧会计学院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纪实

来源: | 发布时间:2025/07/07 15:46:51 | 点击:

2025年7月6日,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智慧会计学院大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,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,在丽江展开“探产业·知农情·传文化”主题实践,将思政课堂、产业调研与非遗传承紧密结合,把“大思政课”上到祖国大地上。

上午,实践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走进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,实地探访高原特色农业的“科技密码”。从智能温控花棚内观察基质栽培的玫瑰、马蹄花,到鲜花切割冷藏生产线记录分拣、冷链运输流程,再到与园区负责人座谈交流,成员们全程追踪鲜花“从枝头到指尖”的全链条。课本里的现代农业,在这里变成了摸得着的花茎、看得见的温控数据,更感受到科技助农的民生温度。

午后,实践团首站走进丽江古城木府。这座历经400余年风雨的古建筑群,是西南民族交往交融的历史见证。同学们认真聆听木府文化讲解,深入感悟其作为“文化地标”的独特价值。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就地开展思政课,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,以木府为切入点,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历史中的民族团结故事,让我们更懂共同体的分量


当日下午,实践团又来到白沙古镇东巴文化馆,沉浸式体验非遗东巴纸制作。非遗传承人讲解东巴纸千年历史与古法工序后,师生们依次完成舂料、浇纸、贴纸等五道核心工序。当亲手制作的米白东巴纸铺展掌心,草木香混着成就感涌来。每一次捶打纤维,都是与传统的对话;每一张纸的成型,都是对传承’的实践。成员们纷纷表示,要做文化的传递者,让这些活的遗产继续绽放。

从历史文化地标到现代农业园区,从非遗工坊到田间地头,实践团用脚步丈量三农沃土,用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初心。这场三下乡实践,不仅让青年学子读懂了产业振兴的生动图景、文化传承的深刻内涵,更将“强国复兴有我”的青春誓言,写进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对乡村振兴的担当里。


撰稿/薛世媛

编辑/缪青宇

初审/姜  珺

复审/王兆远

终审/郁  军


TOP